排名 | 企业简称 | 主要产品 | 核心竞争力 | 市场地位 |
1 | 华为 | 华为AR-HUD(与问界、阿维塔等品牌深度合作),支持10°×4°大视场角、15000nits高亮度、7.5米超远虚像距离。 | 全栈技术整合能力(光学设计+AI算法+5G通信)、车规级高可靠性验证、与鸿蒙座舱/ADS 2.0自动驾驶系统深度耦合。 | 国内AR-HUD技术标杆,占据高端新能源市场,合作车企包括问界、阿维塔、极狐等头部新势力。 |
2 | 泽景电子 | W-HUD/AR-HUD全系列产品(覆盖10-40英寸虚像,支持L2-L4级自动驾驶需求)。 | 国内最早实现AR-HUD量产的企业(2020年量产),光学设计专利超百项,低成本批量生产能力(兼容多车型平台)。 | 国内AR-HUD量产规模第一,客户覆盖比亚迪、吉利、蔚来、理想等主流车企。 |
3 | 华阳集团 | AR-HUD3.0(虚像距离10米+,分辨率1920×720)、与ADAS融合的AR导航显示方案。 | 汽车电子全产业链布局(传感器+显示+控制),成熟的Tier1配套经验(服务一汽、长城、长安等),高性价比方案。 | 国内Tier1龙头,AR-HUD产品已进入多家车企定点,出货量稳居国产第一梯队。 |
4 | 水晶光电 | AR-HUD核心光学元件(自由曲面镜、PGU投影模组)、定制化AR-HUD解决方案。 | 全球光学元件龙头(占全球手机镜头滤光片70%份额),微纳光学技术领先,车规级光学元件认证齐全(ISO 26262)。 | 光学元件核心供应商,为华为、泽景、大陆等企业提供PGU模组,间接配套特斯拉、比亚迪等。 |
5 | 未来黑科技 | 全息光场AR-HUD(无重影、大FOV)、多焦面显示方案(支持近场导航+远场ADAS信息分层显示)。 | 全球稀缺的全息光场HUD专利持有者(超200项),自主研发的光学引擎体积小(<10L)、亮度高(12000nits),适配智能座舱多场景交互。 | 国内全息光场HUD技术领军者,已获理想、哪吒等车企定点,定位高端智能座舱核心部件。 |
6 | 怡利电子 | 车规级AR-HUD(支持8-12°视场角,兼容C-HUD/AR-HUD形态)、与DMS(驾驶员监测)联动的AR安全显示方案。 | 台湾老牌汽车电子厂商(深耕HUD领域20年),光学模组良率高(>95%),成本控制能力强(BOM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%-20%)。 | 华南地区车载显示核心供应商,客户覆盖广汽、东风、小鹏等。 |
7 | 弗迪精工 | 比亚迪系AR-HUD(集成于e平台3.0车型,支持与DiPilot智驾系统数据实时融合)、车规级微棱镜光学组件。 | 依托比亚迪全产业链优势(自研PGU芯片+精密制造),垂直整合能力强(从光学设计到量产仅需6个月),适配比亚迪“海洋/王朝”系列车型。 | 比亚迪集团核心零部件子公司,将随比亚迪新能源车型放量,外部拓展至腾势、仰望等高端品牌。 |
8 | 疆程技术 | 多模态AR-HUD(支持AR导航+ADAS预警+车路协同信息叠加)、基于8155芯片的AR渲染域控制器。 | 与京东方深度合作(联合开发LTPS-OLEDPGU),技术覆盖TFT/LBS/Micro-OLED多路线,已通过ISO 26262 ASIL-B级认证。 | 东北亚地区车载显示技术骨干,客户包括一汽、吉利、江淮等。 |
9 | 经纬恒润 | AR-HUD域控制器(集成AR渲染+ADAS感知)、多模态交互AR显示方案(语音+手势+视线追踪)。 |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(ADCU)市占率领先(2023年国内前三),软硬件一体化开发能力,车路协同(V2X)AR融合技术。 | 智能驾驶系统级供应商,AR-HUD与ADAS功能深度绑定,客户覆盖一汽、上汽、吉利等。 |
10 | 歌尔股份 | 微型化AR-HUD(采用Micro-OLED/Pancake光学方案,体积较传统方案缩小40%)、车规级AR眼镜式HUD。 | 消费电子精密制造经验(为苹果、Meta供零部件),光机模组成本控制能力,多形态HUD(C-HUD/AR-HUD)布局。 | 消费电子技术反哺汽车电子,重点突破高端车型AR-HUD,与蔚来、小鹏等新势力建立合作。 |